(本文經《LaVie》網站授權,未經許可請勿轉載)
面對數位浪潮,曾任國際平面設計聯盟(AGI)主席的Lars Müller不改對類比紙本的信仰,身為瑞士平面設計界的代表人物,他不僅設計書封,也成立同名出版社,對喜愛設計、建築、藝術攝影領域的他說,從無到有的與書籍作者共同創作,激盪出內容與實體相呼應的書籍,絕對是回應真實世界最獨特的方式。
告別都市紛擾的停泊處,魏德聖偕楊奭凡設計「方舟書席」 讓公園變身圖書館
誠品書店一角,國際設計大師Lars Müller正專注地為當時即將開展的書籍陳列進行微調。照理說,這樣的細微工作不太需要設計師本人親自到場,更何況他還是曾擔任過國際平面設計聯盟(AGI)主席的設計界名人,但剛從瑞士搭機來台的Lars Müller就是出現了,沒什麼架子,仔仔細細地挑選、排序、擺放好每一本出自他之手的經典裝幀作品。真要追問起為什麼想這麼做, 或許就像他對紙本書籍的偏愛,「每次和書體的接觸,都標記了一個真實的此時此地」。
讓世界看見繁體字!兩位八年級女孩打造能印出所有中文的可愛印章
從1980年代起即專注書籍設計與出版的他, 對於當代紙本書籍有哪些觀察, 就讓我們從快問快答了解他的思維。
Q 您認為紙本書籍裝幀設計所具備的意義,相較於過往,有哪些變化?
A 對我來說,類比和數位呈現出的真實是不同的。數位載體理性、分散、碎化,情感也較薄弱;反之,類比世界的紙本書籍拿在手上時,有觸感、重量、甚至是手指摸過紙面的細微聲響,這些都能喚醒感官。與書體的接觸,都標記了一個真實、深刻的此時此地。
Q 您進行書封設計時,會先閱讀書籍內容嗎?又是如何將文字轉譯成視覺傳達的圖像呢?
A 有些設計師不閱讀,但我總是先閱讀。內容是首要,環節進行到最末時,才是封面和設計。我常認為一張圖像不容易代表一本書,因此在做書封設計時,由字型呼應內容,或是以材質傳遞潛藏訊息,都是表現書本內涵的方式。
Q 台灣近來有所謂「台灣設計」的說法,您曾提過希望「尋找一種全球化的視覺語言」,您怎麼看待這兩種設計取向?
A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。我想可以藉由飲食來比喻,就像是各國料理手法不同,但回歸到養分平衡這基本面,還是有許多跨越文化、地域的重要元素,對人們來說是共通的。就設計來說也是,台灣設計在保有地方特質之外,仍能擁有與其它文化順暢交流的設計語彙。
印鑑字體越看不懂越美!漢字幾何化美學再升級
Profile
Lars Müller是國際著名平面設計師,亦是出版人,於2012至2015年期間,曾任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主席。迄今已出版逾300本書,內容涵蓋設計、藝術、和建築等。合作對象包括:原研哉、深澤直人、王澍、Zaha Hadid、Jasper Morrison等人。從2009年起擔任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客座講師。
最美便條紙!清水寺、東京鐵塔迷你紙雕現身日本OMOSHIROI BLOCK便條紙!
Lars Müller的書籍裝幀代表作
柏林猶太屠殺紀念碑(特別版)│ 2005
如何回應德國所經歷的猶太大屠殺歷史?在Lars Müller與作者Peter Eisenman緊密合作下,一本與紀念碑同樣選用水泥製作的書籍,以沉甸甸的重量和深沉的色系,喚醒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身體感受,外裹上厚毛毯的設計,在在呼應著書籍所探觸的內在傷痕。
詩性的運行1 │ 2013
這本刊載日本設計師倉嶌隆廣一系列視覺錯效作品的書籍,一推出就大獲好評,更被評選為「瑞士最美書」之一;美國建築設計界的重量級刊物《METROPOLIS》也曾推薦閱讀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本書的誕生始於Lars Müller出版社對設計師的主動關注,也可見Lars Müller對出版內容的敏銳度。
Helvetica:向一個字體致敬 │ 2002
要說世界上最廣為使用的字型, 由瑞士設計師Max Miedinger在1957年提出的Helvetica字型絕對榜上有名,從BMW、3M、三星、無印良品等企業Logo都能見到其蹤影,就連Lars Müller本人都是此字型的愛用者。這本書至今仍是Lars Müller出版社最暢銷的書籍之一。
打造視覺與觸覺都能讀的字體!日本設計師推無障礙字體Braille Neue 讓盲文能輕易被閱讀
Text:方敘潔 Photo:誠品書店
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
BeautiMode